第四章 实践问题研究——喀斯特地区的地貌和人类活动

2023-05-19地理

说话人 1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地理教师罗建勇。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本章问题探究的学习。在本单元的第1节,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并掌握了它们的景观特点。在第2节学习了如何观察地貌。那学完呢?这部分的知识之后,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或者观察地貌呢?其实我们认识地貌不只是欣赏和学习,更多的还是为了可以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和依托地貌来进行生产生活,实现人类与地貌的可持续发展。

说话人 1

说到发展,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在学习喀斯特地貌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留的课后思考任务吗?为什么喀斯特地区风景优美,但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我们知道喀斯特地区美丽的风景和当地的地貌息息相关,那发展水平的落后是否和地貌紧密联系?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地图,以别样的视角来看看喀斯特地区地貌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说话人 1

我们知道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而本节课我们关注的是在地表进行的人类活动,因此我们的重点就放在地表喀斯特上。那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地表喀斯特地貌是由哪些地貌单元组成的?没错,是由龙沟、蜂丛、洼地、孤峰、枫林、残秋等组成。这张图是我们教材第 76 页展示的云南省罗平县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枫林、枫丛景观,以及近处的孤峰和残秋。但想要再进一步看到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景观图难以满足,因此我们需要切换一个视角。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活动,利用电子地图找到罗平线,并详细观察其喀斯特地貌特征。老师,这里展示一份我的学生们利用电子地图软件寻找罗平线喀斯特地貌的过程。罗平县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地处云贵交界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地图上呈现了不同的地貌区,有崎岖的风丛洼地,也有浅色的枫林平原地区。前面我们学习过喀斯特地貌是随着流水的融石逐渐演化而成,先形成蜂丛洼地,进一步会形成枫林和孤峰,再进一步溶时会形成残秋,这些地貌我们是不是都能找到?我们看到在平原地区分布有孤立的山峰,这些有可能是枫林、孤峰或者残秋,在刚才的景观图上我们无法直接分辨,那现在从这个视角大家能区分了吗?我们找到了蜂虫洼地、枫林和残秋,大家看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发现对,分布的地区不一样,这说明了该区域地表喀斯特演化的过程,区域西部平原溶蚀的更加严重,只剩下孤风和残秋,而往东还有成片分布的蜂丛洼地处于溶石的中期,融实强度呈现明显的差异。

说话人 1

除了分布地区不一样,风丛洼地、枫林、残秋等地貌还有什么差异?没错,规模大小不一样,枫丛成片,大面积分布。枫林规模较小,单个山峰林立面积较小,孤峰和残秋规模最小,单个山体面积最小。龙石程度的强弱不仅影响着山峰规模的大小,还能影响山峰的高度。从俯瞰的角度是规模大小的差异,那换一个视角,从测试图上看会有什么差异?我们在地图中沿着刚才看到的山峰画一条地形剖面线,发现最西侧的枫林平原地区海拔相对较低,分布着孤峰和枫林。由于地图垂直精度有限,只有米极,很难直接看到残秋的高度,说明其相对高度只有几米或者十几米,而风铃孤风的相对高度能达到几十上百米,最东侧的则是风丛洼地,相对高度能达到数百米。如左图中这个枫林区山峰的山顶山底相对高度约为 83 米。而右图中风从洼地地区其中一个山峰的山顶到洼地的相对高度为 222 米。

说话人 1

那大家现在再观察一下这幅剖面图,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对比枫林地区和枫丛洼地地区的剖面线,会发现枫林地区山峰孤立,底部没有相连,而封层洼地地区山峰底座相连。这也是前面讲过的关于封从和封林的区别。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转换视角,或许能更好地理解或者印证我们所学的内容。

说话人 1

到这里,我们已经利用地图对这里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了初步的认识。那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上,罗平县地貌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存在联系吗?有什么联系?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探究?我们如果不能亲临其境,还是借助电子地图来进行探究?我在这里先问大家,如果你是这里的居民,你会选择在途中哪个地区生活呢?我们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在图中西部平坦的地区,也就是图中这个区域。

说话人 1

那大家能说一下你选择的理由吗?平坦的地区步行省力,出行交通比较方便,交通线路多,可以使用的土地较多,还更安全,很好。那大家能够想到这些理由,当地居民是不是也这么想呢?对应的居民区是不是分布在平原地区?还是请同学们分组在地图上看一看。我们将视线放在平原地区进行搜寻,能看到很多居民点。首先是罗平县的县城,这是最大的一个居民点,从县城出发,沿着道路有一条高速路和大的公路,在沿途能看到很多居民点,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再继续向北也能看到大型的居民点加在高速路和公路之间,内部道路纵横。往东看去还有很多居民点,规模较大,而连接这些居民点的是大大小小的道路,形成一定的网络。

说话人 1

同学们再看一下围绕在这些居民点周围以及被道路网包围的这些绿色的地块是什么呢?是的,就是耕地,在枫林平原地区,有较多的耕地资源跟这里的居民使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比如在上面这两张罗平线的景观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平原地区有大型的居民点、道路,以及遍地生长的油菜花。

说话人 1

说到油菜花,在今年播出的航拍中国第三季云南这一集就呈现了罗平县的油菜花景观。视频中提到油菜花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一定的农业收入,那大家思考一下,油菜花除了能有农业收入以外,还能否进一步提升它的价值?有同学说到可以开发旅游很好,其实当前罗平县已经将这种大规模种植的油菜打造成了旅游资源。在每年的 1- 3 月份当地油菜花盛开的时节举办油菜花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给当地创造了高额的旅游收入,也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大亮点。

说话人 1

我们现在知道在平原地区有较好的交通,大量可供使用的耕地资源,并分布着很多大型的居民点。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会有居民生活吗?比如风丛洼地地区。请同学们分组活动,找一下蜂虫洼地的人类活动。我们的目光来到东部的蜂虫洼地,很快就找到了居民点,分布在洼地里,而且规模相对较小,且十分的零散,不少居民点都分布在洼地四周。除了居民点这些白色的线条,他们是山区的道路,沿着道路,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居民点。道路连通着居民点,弯弯曲曲沿着山脚分布,进出。居民点的道路往往只有一条,数量少,道路也远不及平原地区的宽。那这会影响这些居民区的发展吗?答案是肯定的,要想致富,需要修路,需要好路,而对外交通的极其不便,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除了交通的制约,还有什么影响因素在限制当地的发展?这些洼地里有许多小的居民点,那他们要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该去哪里?在洼地里,我们发现和在平原地区一样的绿色地块,这些就是当地居民的耕地,但面积较小,分布也远不如平原地区的集中。我国著名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选址在贵州平塘县的大窝荡洼地,可以看到这里在建设前有居民住宅分布在洼地的四周,中间则是进行农业生产的耕地。在风丛洼地的洼地里,分布着小型居民点,数量少且多为乡镇以下级别的小型村庄,少量的道路连接着居民点,在居民点旁边就是可供使用的耕地。

说话人 1

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一般地区形成 1 厘米厚的土层需要数百年,但在喀斯特地区却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同时,喀斯特地区地下岩石裂隙发育,洼地处的耕地很难存储水分,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导致耕地生产力较低,粮食的产量低。随着人口的增加,由于土地生产力低,生活在风丛洼地的人们渐渐发现土地资源不够,生产的粮食难以养活。越来越多的家人此时想要获取更多的粮食,或者取得更高的农业生产效益,他们该怎么办?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有同学说移民去平原地区生活很好,这是一个方案,那现在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们的确是有很多从风从洼地迁移出去的,但还有没有其他方案?去其他洼地也是一种方案,但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洼地都被开发成了耕地,还是不够用,该怎么办?有人说去坡上,那好,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在坡上查找,看能否发现人类生产生活的痕迹。最终我的学生们还是在山坡上找到了耕地。

说话人 1

这些周围被绿色树林包围的耕地就是当地居民开垦的足迹,它们将原来生长在山坡上的树林砍掉,开垦为耕地,以获取更多的效益。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其中一块耕地的坡度超过了 25 度,这是我国严格规定的山坡开垦为耕地的底线。封丛洼地的居民为了生存,开始在山坡上种地。

说话人 1

这三张是老师 2017 年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绸县进行实地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远处洼地上方的坡地早已被开发利用,再进行农业生产。那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一下,当地居民在山坡上砍伐树木,开垦为耕地进行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会产生什么生态问题?喀斯特地区土壤形成速度慢,因此土层浅薄,而且山坡坡度大,再加上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生长着较好的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不被流水冲走。现在随着植被的破坏以及高强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

说话人 1

土层浅薄,地表暴露的喀斯特坡地,随着流水的不断冲刷,最终会使得表层的土壤全部流失,暴露出土壤下面坚硬的岩石。这就出现了石墨画的现象,出现了在石头缝里种地的艰难处境。洼地土地面积小,生产率低,而山坡耕种会导致石墨化现象,出现生态问题野,使土地丧失生产力,出现无地可种的局面。

说话人 1

那现在又该怎么办?一方面再从哪里要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维持居民的基本收入,另一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石墨化生态问题,生态效益又该如何保障?还记得刚才老师展示的那 3 张西绸县的景观图片吗?老师在云南省西绸县考察其石墨画治理效果时,在其中一个石墨画治理示范区看到了这样一张展板,这里采用一种叫做六子登科的农业发展模式,既修复了生态,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收入水平。

说话人 1

在上世纪 80 年代,西绸县被国外专家评为以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全县 1506 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 99. 9% 属于山区,其中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山区占 75. 4%,是全国石墨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被重点列为国家实施石墨化治理的一个贫困县。

说话人 1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西绸县开始治理石墨化,并着手解决居民温饱和农业发展问题,总结出六次登科的治理模式。就在 2018 年年底,西绸县彻底脱贫,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不同的措施解决了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山顶还是在山腰,山脚还是平地,都有对应的措施,这些都是封从山地不同的地貌部位。山顶戴帽子,指的是峰山玉林。在荒山荒地造林,山腰系带子,在山腰处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山脚搭台子,把石旮旯地建成宝土、宝水、宝肥的梯地,平地铺毯子,提高平地的生产效率。入户建池子,改建沼气池,将原来砍树作为新柴的方式彻底摒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村庄一卫子,对于无法改造的封丛洼地地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的村庄和农户实施移民工程。地貌让西南喀斯特地区风景如画,也让其经济落后,但如今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充分的了解地貌,合理的利用地貌,才能实现人与地貌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罗平县,居民们不再深耕大地,而是放眼四方,利用独特的地貌和枫林平原地区美丽的油菜花景观发展旅游业,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而在石墨化问题突出的希绸线,一度被认为是不适宜人类居住,但经过对自然、对地貌的再认识,合理的依托地貌,在不同的地貌部位开展不同的生产活动,既保护了生态,也发展了经济。

说话人 1

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认识地貌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对同学们而言,认识地貌不仅可以学会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也可以用来发现和观察真实地理世界的美和奇妙,同时也能学会从地理的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思考如何实现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以云南省罗平县为例,进一步认识了喀斯特地貌,在此基础上,重点观察探讨了喀斯特平原和蜂虫洼地这两种地贸区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枫林平原地形平坦,分布有较多大型居民点,耕地较多,道路纵横,但封从山地地形崎岖,居民点分散、规模小,耕地生产力低、道路等级小、数量少。坡耕地的 caken 使得生态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罗平县枫林平原依托着青山绿水良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云南省西绸县封丛洼地地区则着力依托地貌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既保护了生态,也发展了经济。

说话人 1

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再利用地图,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你身边的地貌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的人类生产、生活,思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从地理的视角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发展。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章

第六章 防灾减灾

说话人 1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叶雨生老师,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里。在本章之前的两节课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天灾无情,自然灾害常常会带...

第五章 土壤(第一课时)

说话人 1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八中学的地理教师孙雪萍。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任务,采集居住地附近的土壤样本。都准备好了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采集的土壤样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第二节土壤相...

第四章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

说话人 1 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地理教师陈颖。我要讲的课程是高中地理必修 1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二课时,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河流地貌。我国陆地面积,同学们应该还记得...

第四章 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

说话人 1 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地理教师陈颖。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高中地理必修。 1 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我们身边各种常见的地貌类型。我们在游览祖...

第三章 水循环(第一课时)

说话人 1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地理教师孙静老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水循环的第一课是古诗有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百年来,很多人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百...

第—章 地球的历史(第二课时)

说话人 1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的地理教师徐亮,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有关地球的历史这部分内容。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会发现 d 层具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