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质灾害

2023-05-19地理

说话人 1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的刘晓云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章自然灾害的第二节地质灾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象灾害,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认识几种地质灾害。什么是地质灾害?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称为地质灾害。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008 年5月 12 日 14: 28,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 0 级大地震,这一天, 13 亿的中国人都沉浸在悲痛当中。在这场灾难中,有 69227 位同胞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37 万多人受伤, 17923 人失踪。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一次地震。

说话人 1

那么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认识地震,首先我们简要了解一下地震的成因。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其内部产生的抵抗力叫地应力。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递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说话人 1

2008 年汶川地震的形成,由于印度洋板块每年约以 15 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使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龙升。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之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形成了汶川大地震。

说话人 1

同学们请看地震构造示意图。我们在描述地震时会用到一些概念,请你在图中找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阵线,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震源是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震中指的是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震源深度是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源深度 0- 70 千米,都称为浅源地震,世界地震的 90% 以上都是浅源地震。如果是同级地震,震源深度越小,破坏力就越强。我们再来看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一般情况下,震中距越小的地方破坏越重等阵线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类似于我们学过的等直线。通过等针线图,可以观察一次地震各地区的破坏程度和地震能量传播的情形。我们看左边这份资料,是汶川地震的基本信息,记录了地震时间、地理位置、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震级以及震中列度。在这些概念中,同学们最关心的可能就是震级了。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震级越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就越大。一般而言,小于 2. 5 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5 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破坏, 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灾害。汶川地震已经达到了 8 级,足可以称得上巨大地震,因为震级是通过仪器测量出来的,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相同震级的地震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给出了另一个指标,烈度。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同学们想一想,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很好,如果就地震本身而言,劣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震级越大,震电源深度越浅,破坏力就越强,烈度就越大。除此之外,裂度还会受到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如果房屋足够坚固,地震没有对其造成影响,烈度就会比较小了。

说话人 1

同学们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吗?当然不是,一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因此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裂度。我国把烈度划分为 12 度,汶川地震震中烈度已经达到了 11 度,这样巨大的破坏力使得房屋大量倒塌,道路路面开裂,地表产生了很大变化。

说话人 1

同学们,结合左侧汶川地震基本信息和右边的中国主要地震带分布图,你能分析一下汶川地震裂度大的原因吗?我们已经知道,烈度与地震本身的震级、震源深度是有关的。汶川地震首先震级非常大, 8 级,其次震源深度 14 千米。这显然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浅,能量在岩石圈中损失的就越少,到达地面的能量就越多,破坏也就越大。

说话人 1

其次,地震还与地质构造有关。据右图中国主要地震带,我们可以发现,汶川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本身地壳不稳定,最后还与建筑物防震能力较差有关。地震是破坏力较大的一种地质灾害,要做到防灾减灾,我们有必要了解地震的分布。这张世界六大版块分布图,我想同学们都很熟悉。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如图所示,世界大致有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科学家根据记载,将地震发生的地点标在世界地图上。由此我们发现一些地区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区,这样的地区我们称为地震带。

说话人 1

同学们看世界地震带的分布是不是刚好与版块交界地带相吻合?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再来看我国的地理位置,西南部临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部临环太平洋地震带,大陆内部又位于大陆断裂地震带。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贫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频发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一说到地震,它带给我们的一定是伤害和悲痛。 2008 年5月 12 日,本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人们像往常一样生活。突然,大地开始震动,倾刻间房屋倒塌,路面裂开,山岳开始怒吼,巨大的石块滚落下来,无情地飞向人群。瞬间,小镇夷为平地,城市变成废墟。地震带给人们最直接的伤害就是房屋倒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造成将近7万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 8000 多亿元。同时,地震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比如路面开裂、桥梁坍塌等。地震还会给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地震发生时给灾区人民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地震发生后,至今仍有很多人无法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除此之外,地震不是单独发生的,往往还会带来一系列次生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汶川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次生灾害,灾情比较重的四川、陕西和甘肃共统计出重大地质灾害点 8000 多处,其中滑坡 4372 处,泥石流 515 处。地震造成山体延迟、松动、破碎,形成山体滑坡。左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辆小客车被滑落的大石压毁。

说话人 1

如果地震后山区突发暴雨,特别容易引发泥石流,来势汹汹的洪流淹没村庄,给人们带来更大伤害。滑坡和泥石流也是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如何区分滑坡和泥石流,我们可以从外部特征和发生的位置来辨别。滑坡是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所以从外部特征看,滑坡是沿体整体下滑,发生的位置是在山体斜坡上。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从外部组成物质来看,泥石流中除了有泥沙石块外,还有大量水流。从位置上看,泥石流多发于山区的沟谷。辨别了滑坡和泥石流之后,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同学们可以结合滑坡泥石流的示意图,分别讨论二者的成因。同学们有答案了吗?我们先来看滑坡。滑坡主要是受重力因素影响,因此地势起伏大,使引发滑坡的重要因素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等原因,使得掩体土体松动破碎时受重力作用,就很容易沿着易滑动面下滑,植被覆盖较差的山地、丘陵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也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既有与滑坡相似的条件,但也有差异。首先,地形陡峻,山高沟深的沟谷容易汇集水流。

说话人 1

第二,泥石流的组成物质同样也是松动、破碎的掩体和土体。最后,与滑坡不同的是,泥石流中含有大量水流。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水、冰雪融水等。第二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我们以泥石流为例,同学们看这张中国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红色是泥石流高易发区,粉色是中翼发区,黄色是低翼发区,白色是非翼发区。泥石流中度、高度翼发区的分布与中国哪两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密切相关?同学们,请尝试沿着图中的分布范围描画一下。

说话人 1

同学们,你跟老师画的一样吗?这是哪两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很明显,蓝色的这一条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基本吻合,红色的这一条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基本一致。这两条线之间的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其实这样的空间分布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泥石流大多数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且形成于山区,因此我国降水集中分布区、季峰区以及第二级阶梯中崎区的高原高山地形区,二者叠加就是泥石流高发地区。另外,时间分布上,泥石流与我国各地的降水分布也有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

说话人 1

再来看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分布图,红点和蓝点是我国滑坡最严重区和滑坡严重区,请大家读图回答。我国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哪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区有什么共同特点?前面讲过,滑坡主要是由于坡度大以及不稳定的掩体或土体整体下滑,因此掩体松散、破碎及植被覆盖率低的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斜坡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在我国,滑坡灾害也主要分布在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以西,与泥石流分布区有一定重叠,尤其是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及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地区。

说话人 1

总体来看,我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气候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所以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的共同分布特点是分布广泛并相对集中。尤其我国西南山区受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是滑坡泥石流最为多发的地区。同学们结合以上的学习,将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总结一下。

说话人 1

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是季风区的山区,沟谷中滑坡多发地区是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斜坡地区,西南山区是这两种地质灾害最频发的地区。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滑坡主要危害表现为破坏和淹没农田、道路和建筑物,阻塞河道等。滑落的沿体土体,阻塞河道会形成堰塞湖。同学们看堰塞湖的形成示意图,松散眼体图体下落后会堵结合成形成湖泊,如果遇到暴雨,很可能会发生决口,对河流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说话人 1

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而泥石流是碎屑物和大量水流组成的特殊洪流,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冲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破坏交通线及其他工程设施。右图是 2016 年9月 17 日云南袁某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成昆铁路中断抢修救援的场面。下面我们列表总结一下滑坡、泥石流的危害。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它们都会破坏房屋、建筑物、农田、交通线,威胁交通安全。差异在于滑坡阻塞河道后可能形成堰塞湖。泥石流往往与山洪相伴,破坏力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广泛,甚至会摧毁聚落。

说话人 1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重点了解了他们的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只有认识这些自然灾害,才能更有效地防灾和减灾,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危害。最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后探究作业。我们已经认识到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之后会诱发一连串的次生灾害,所以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请同学们参照教材 109 页的活动,参照旱灾引发的灾害,请你列出地震直接引发的多种灾害。第二个任务是参照旱灾的灾害链条,完成地震的一条灾害链条。旱灾会导致淡水短缺,人们就会加大地下水开采,地下水开采增多容易导致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后又可能导致海水入侵。地震灾害链条中,同学们应该注意堰塞湖这个关键词,反向推理,什么现象会导致堰塞湖形成?同学们有答案了吗?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逆势流会造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溃决,会引发下游的洪涝。最后,思考你所在的地区多发哪些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又会引发哪些灾害?请同学们课下试着画出灾害链条。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再见。

相关文章

部编地理八下《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乔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将要继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进行旅行,今天要去的这个地方绝对称得上是那些年我们曾经追过的地方,那这是哪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个视频,跟随老师一起领略的风采。浪白坐在门前...

部编地理八下《9.1自然特征与农业》[刘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开步七好,请坐啊,有一个作家啊,他曾经这样说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啊,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我们这节课呢,就是以一个旅行的形式,既完成一场旅行,也来完成一次读书,好吧,那我们这个旅行的目的地是...

部编地理八下《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你好,请坐。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你越努力就会越幸运。生活在乌鲁木齐的玲玲就是这样一个努力而幸运的姑娘,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罗东骑士最好的中学,那爸爸妈妈非常高兴,所以决定在今年的暑假带他去港...

第五章 土壤(第二课时)

说话人 1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八中学的地理教师孙雪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第二节土壤的第二课时。 2015 年一部关于外星探索的电影火星救援火热上线,电影中一次意外,主人公一个人被留...

第六章 防灾减灾

说话人 1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叶雨生老师,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里。在本章之前的两节课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天灾无情,自然灾害常常会带...

第五章 土壤(第一课时)

说话人 1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八中学的地理教师孙雪萍。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任务,采集居住地附近的土壤样本。都准备好了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采集的土壤样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第二节土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