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2023-05-08其他

说话人 1

好的各位屏幕前的朋友们以及观看回放的朋友们,大家好,魏老师的音乐卡的时间非常准,时隔一周,我们再次相聚在云端,围绕在知识这个美好事物的周围,共享这个平凡又充实的夜晚。那今天是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次共读活动,我们本次共读的篇目是第二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我相信这个题目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共鸣,因为绝大多数老师在工作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觉得时间非常的紧张,不够用。那么我们的主讲人魏志远老师今天下午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儿,他说今晚7点只讨论一个问题,怎么在 15 分钟之内备出一节课?此刻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满怀期待,让我们一起等待魏老师为我们揭晓谜底。那么接下来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这一期的几位嘉宾。本期的朗读者是华娟老师,讨论者是王小娟、杜丽芬、王伟和唐彦老师。那么在读完之后会有一个内容的梳理,是由我们的王小娟老师来给大家进行梳理,因为这个第二篇的篇幅较短,所以我们本次朗读也是一次将全篇读完,那么下面我们先请出华娟老师请上麦,然后你先来朗读,朗读完之后咱们的王小娟老师就可以直接上麦对内容进行梳理。然后我们再有请魏老师帮我们答疑解惑。好的,我现在把摄像头关掉,我们的主讲人魏志阳老师,您可以开启您的摄像头,华娟老师。

说话人 2

袁老师,可以听到吗?

说话人 1

诶,可以听到。

说话人 2

好,那您可以开始吧。

说话人 1

嗯,好的。

说话人 2

好。今天共读的是第6页、第7页和第8页。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周夜只有 24 小时。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是的,没有时间。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击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

说话人 2

我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曾经向 500 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做过调查,询问他们,你的孩子进的是什么学校,上哪个戏?只有 14 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当教师呢? 486 人的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这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问题,往往是不得不用这个说法来表达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三四个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五六个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 2 个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 30 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可提示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域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侍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侍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了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的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说话人 2

课后,林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不止一个小时。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15 分钟。

说话人 2

这段答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区里只知道有 30 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背这节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接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课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这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交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的知识比例为 10: 1,那么到了他有 15- 20 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 20: 130: 150: 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

说话人 2

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室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

说话人 2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实际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好了,老师,我读完了。

说话人 1

嗯,好的,那我们王小娟老师您可以对刚才的内容进行一个梳理。

说话人 3

好的,袁老师,魏老师好。袁老师好。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嗯,可以听到我的声音吗?

说话人 1

可以听到非常清晰。

说话人 3

好的,我是来自山西忻州的王小娟,接这样一个任务,主要是,嗯,想以任务驱动自己,更认真的去读这一部分内容。我来说一下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虽然未必深入,但是希望大家能够给我。嗯,给我一点指正。这一部分内容我自己梳理了一下,觉得它主要是分为三部分,第一就是提出问题,第二个是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第三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这个大家都可以看到了,就是教师在工作中的梗忙,没有时间,教师只有 24 个小时,那么他对问题的分析从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有家庭、有工作,需要做家务、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等等。那么教师工作的分配时间,他有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与学生谈话等等,还有一些非教学任务的工作,那么如果按 8 小时来算的话,很多时候这个 8 小时这些任务是完成不了的。

说话人 3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提出,那我们该怎么办?他这儿除提出了两个解决的办法,一个是从外部来说,就是说从外部来说取决于我们书上有一句话说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样安排的,那么也就有效的安排教师的活动,其实是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而我认为在学校活动中也一定要安排读书的时间,如果是更共读的话就会更好一些。

说话人 3

那么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我们处在一个环境中,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那怎么办?那就是改变自己,那从自我来说,怎样可以让我们的 24 小时翻倍,甚至是翻成 3 倍、 4 倍。那么这里边提到的就是,嗯,读书。那么读书的话,在嗯,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中,他提到的 4 个象限中,这个是属于,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嗯,对教师来说,读书就是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儿。那么这里我们书上提到了这位老师这节课背了多长时间?他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备这一节课我只用了 15 分钟。老师,备一节课,用一辈子 5 节课,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但其实上是不矛盾的,那要做到这一点怎么办?那就是帮助我们自己的大脑储备大量的资料、智和技能,用利用一句话就是日常我们要经常做一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这样的好处是我们能够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能提前走一步,做好准备。

说话人 3

俗话说,你要给别人一杯水,那你就要有拥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只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知识,才有可能关注到学生想要的,也就是上节课为老师提到的。老师无法关注学生,是因为老师对知识缺乏深度的理解,所以不能在上课的时候游刃有余去分配注意力。教师医生备课,那就是要大量的读书,通过阅读构建合宜的大脑。威老师在教室阅读地图中提到,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占50%,专业性知识占30%,人类的基本知识占20%,而要伤好一堂课,如果我们构建一个合宜的大脑,那么其实上有 15 分钟那也就足够了。

说话人 3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教师在此时知识结构已经基本足够,那就可以去驾驭课堂。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连接,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构建一座风景独特的优美的桥梁,帮助学生去掌握知识。那么读书期上是可以使得这个我们的教学形成一种自动化。我这里想借用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这本书里的就是大脑运作机制的这个原理来对,读书为什么可以使我们教师在 15 分钟内备好一堂课?简单的来说一下,我这发一个图片能不能看到?我这发两幅图片,那么大脑是怎么运作的?嗯,大脑在运作的时候,首先是环境给我们大脑一个刺激,然后我们首先用的是感官去感受这个大脑中,感受这个环境中给我们的刺激,然后这个时候就进入工作记忆,那工作记忆它要用作,那么就需要向长期记忆去提取知识。

说话人 3

而我们读书就是能够去不断丰富我们的长期记忆库,看不到吗?就是不断去丰富我们的长期制记忆库,其实上也就是如果用皮亚杰说的皮亚杰的观点来说,就是不断的去丰富我们的图示,那么为什么要去大量的读书,让我们的这个长期记忆越来越丰富,因为工作记忆它能够保持,就是它的这个它是只能保持 5- 7 个单位的记忆空间,所以为了使得我们工作记忆的空,节省我们工作记忆的空间,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读书,然后丰富我们的这个长期记忆。

说话人 3

那么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它其实上是在互相不断转化运行的,那么通过这样的方式读书就可以让我们的这个整个大脑的机制运行变得这个,嗯越来越灵活。那么用另外一句话的说,就是说让我们的电,嗯,这个,嗯大脑的运行能够呈现这个自动化,因为这个在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本书里边提到,其实我们的大脑是不喜欢思考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很多时候都是自动化的。那么我们通过读书去完善我们大脑的图示,那么其实也就是有助于帮助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的自动化,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大量读书之后,就有可能 15 分钟备一节课。我想是通过这样一个原理,嗯,想讲的清晰一些,也不知道是不是合适啊?好,魏老师,我就说这些。

说话人 1

好的,我很好,谢谢小娟老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梳理,我觉得他也是魏老师的一个长期的学习者,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好,那我们现在请魏志远老师。

说话人 4

好,那也感谢那个伟华,也感谢刚才朗读的华老师,还有这个刚才解读的王老师。哎,解读的都特别好。然后这一块的话很短,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的话这一块很容易产生两个误解。哪两个误解?第一个误解,我们读了这一块以后就说其实宋文斯基讲得很简单,就说老师要多读书,是吧?老师要多读书,那么这是的一个误解,那么另外一个误解就是说那教室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至于 24 小时,那么好像他在讨论时间管理,就是说如果我们说这一块的内容强调的是教师要多读书,那就相当于苏霍明斯基讲了一个大白话,是吧?叫正确的废话。

说话人 4

那么如果的话说这一块讲的是时间管理,实际上也不是这一块这一章内容的一个核心价值。那么这一章的话,我们在读的过程当中还能读出什么呢?来,我们把它再整个的再梳理一下。你比如说在这一块里面的话,苏格梅斯基其实是在讨论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教室的时间从哪里来?一个问题是教室的时间是用来做什么的?其实我们知道这个第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什么。那么这两个问题是我们理解这个的关键。

说话人 4

我们今天一讲到教室的时间从哪里来,我们老师很容易很抱怨,是吧?为啥?由于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情况就是校园安静不下来,那么教师要应对的各种行政杂事比较多,这是我们今天学校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换句话来讲说,你学生要减负,先要给老师减负,那这一点是今天全社会的共识,既然是共识,这个结论就不应该被讨论,就说是现在学校老师负担普遍过重,那么非教学投入的时间过多,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老师减负,这个没有问题。所以不应该讨论,也不是我们今天晚上讨论的一个话题。

说话人 4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些负担减掉了,交易就变好了,因为负担的轻重它只是一个外因,它不是根本原因。那么对我们老师来讲,它是我们的处境,但不代表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一旦把目标聚焦在,哎,因为什么什么?所以我不能,我们就回避了问题的本质,那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就说是我们绝大多数的老师在本质上都不是高效率的工作者,这一点的话虽然很难听,但是我们要当做一个事实接受下来,就是我们大多数老师本质上都不是高效率的工作者,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效率问题,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关键,因为这不是苏霍明斯基在讲什么,所以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就是说我们不管现在有的时间是多还是少,我们的时间用来做什么这一点上的话来讲的话,苏沃明斯基给出的答案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理解,是吧?那就是我刚才群里面有两个老师几句话已经把它概括了,那就是说通过提升专业素养来提升备课效率。

说话人 4

假如我们每天备课需要 2 个小时,那么我们可以把 2 个小时的备课变成一辈子备课,那这样的话我们实际备课的时候可能只需要 15 分钟,这个就是这一个这一篇文章的逻辑,那么怎么样一辈子背靠,那说个名词就讲了,你通过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那么持续的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这是我们在这里读到的表面的一个逻辑。但是我们如果把这个文本再做一下细读,我们再看一下,我们先讲怎么用一辈子备课,然后下来我再讲怎么用 15 分钟备课。那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他说是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说话人 4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民间的课,而是出于内心的需求,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思考。教科书,那么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一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讲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面的那点知识、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就是苏霍梅斯基讲的这一段话,越往后越重要,对吧?你不能只看到读书,因为读书是一个很粗线条的一种说法,那么这里面有几个关键。那么第一个关键,他说读书应该是不间断,而且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于你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那么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就是说你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所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讲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这个很关键。那对我们一般的学科老师来讲,我们就可以把它转化为两个问题。

说话人 4

那第一个问题,我热爱我的学科吗?那么第二个问题,我一直在研读我所教学科的学术作品吗?那这两个问题我们想一想你会怎么回答?你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答案是否定?因为我们一直在应付,因为一直在应付,所以一直累。如果我们一直在探索,我们就会越来越自由。

说话人 4

那举一个例子来讲,那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讲,你在语文知识和文本解读这两个领域,那你看了多少关键的学术作品?你对语法、修辞、逻辑领域熟悉吗?你能熟练地解读教材吗?你拥有相关的解读工具和观念吗?那么假如你教了 30 年,哎,我自己是真的有 30 年教龄,那么你能罗列出真正影响你的学术作品吗?当这些问题这个问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说,诶,有问题了。

说话人 4

为什么有问题了?因为今天能够来参加这个共读的老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有读书习惯的,而且很爱读书。那么我们会发现,哪怕是爱读书的人,也读了太多不对的书,那么真正有价值的书,我们反而读得非常少。为什么呢?那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还是兴趣与热爱不足。

说话人 4

那返回到第二一个问题,就 15 分钟去备课,是否可能? 15 分钟备课?是否可能?那我最后回过头来想一想,我说我现在不就是 15 分钟在备课吗?我这么多年来,我在做校长期间,我不就是在 15 分钟备课吗?那么我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这些年已经养成一种习惯。

说话人 4

养成一种习惯?什么习惯?比如说因为工作太忙,时间太紧张,你既要做这个还要做那个,所以我们很难去在清一个老师课的时候提前钻研教材。我们基本上都是进了教室一边听课一边钻研教材,然后出了教室开始就评课,评课的时候就要能够提供教学设计,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把教学设计这些东西一并完成了。

说话人 4

那这就是什么呢? 15 分钟备课,你一节课 40 分钟,你还要听,你还要反馈,你不可能一节课都在备课,就说实际上我们已经养成了快速备课的习惯。那我现在在做这个教研,像我们给联盟校在做教研的时候,我很多时候也没有时间去提前研究。那么也就是说噢,今天下午要教研,像我们最近的下午要教研,教研之前翻一翻,这就不错了。那么教研之前,你翻一教研就是两到三个单元,你投到每一篇文章里面的时间其实就是几分钟,十来分钟的一个时间。那么这个时候的 15 分钟的备课他是怎么完成的?那我们怎么样做的?那我给大家就是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在最近花这个 15 分钟备课,我是怎么备的?那这是最近一次教研了三个单元,那么三个单元里面有一篇课文是 6 下第三单元, 6 下第三单元那个有一篇课文叫匆匆,是朱自清的匆匆,对吧?哎,这一次是那个张小娟老师讲的,讲完以后我就评,我评的时候我就在讲我的,我的设计。

说话人 4

那么我跟大家还原一下我这个 15 分钟备课的一个过程,就说是比如说我平时是怎么去背一节语文课的?我背一节语文课其实跟很多人一样,没什么,没什么稀奇的。比如说你打开一个书,你要先看这个单元,看单元前面的人文主题跟语文要素,主要是看语文要素,这是第一步看语文要素这一句话读一读,有时候会在语文园地里面看一看对应的,或者看一看每一课后题的设计,跟这个语文要素有一个对照的思考。OK,这是第一点,看语文要素他可能 1 分钟都用不了。

说话人 4

那么第二一点的话,我会鉴别文本类型。鉴别文本类型它是精读的还是略读的?是经典还是典型?那么它是属于哪一类的?是问题解决类的文本,通话文本、散文、品味语言型的还是什么?就是,那么就是第一个叫看语文要素,第二一个鉴别文本类型。然后我的第三步做什么呢?我的第三步就是老老实实读课文,叫速读课文。那么我在速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我就开始设计预习题,一般来讲的话,每一篇文章会设计 1- 3 个核心预习题,核心预习题设计完备课完成,那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预习单一旦设计完了,你备课就完成了。

说话人 4

那么预习单的关键它只是就是一个核心预习,那么在设计核心预习的时候,用课后题来做一个对照的一个纠正,这个过程就完了,这是一个通常的一个流程,那么我怎么样用这一个流程去背像类似于匆匆这一篇课文的?那很简单,我跟前是有书的,书是在我手头的,这个桌上全部都是教材,那书在我手头的,那么在我手头的时候的话,我直接我就会刚才一翻就翻到这个匆匆了,然后翻开以翻开以后的话,然后我一看这个第三单元大家也会看到前面说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然后下面语文要素说起绘文章是怎么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前面还画了一个笔,然后我再扫一扫 4 篇课文,其实只有两篇,那么另外两篇是习作例文,那么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这一个单元是一个协作单元,是吧?是一个协作单元。

说话人 4

那么刚才我看课文的这些过程要不要花时间?几乎不花时间,非常非常快,那么也就是说是噢,第一点,我知道这是一个写作单元,那么既然是一个写作单元,要研究的是写作方法,那也就是说是它主要是一种写作实践,而不是文本解读文本只是例子,这是第一个。那么第二一个的话,根据这个语文要素我就知道他要研究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写作方法是如何表达情感?怎么表达情感?而我头脑里面关于这个写作和阅读,我有一个框架,就是我讲的 4 点,那么第一点叫结构与层次,第二点叫详写与略写,第三点叫记叙与描写,第四点叫人事、景物和情理之间的关系。

说话人 4

那么我知道这一单元训练的是第四部分,那么就是说是怎么样在这个写作理念融入思想、感情,哎,这是它的训练点,这是我第二一个,第一个我就直接就锁定了它是一个写作单元,要研究自己的写作方法。那么第二一个我就知道了他要研究什么写作方法,就是怎么样去表达这个情感。

说话人 4

那么第4一点的话,那么我开始读这一个匆匆这一篇课文,那么我在读匆匆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是带着问题读的,带着目的读的,因为我们把任何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里面,它是一个功能文,大家知道什么叫功能文,对吧?就他是被语境规定了,他在这里面起到什么功能?我不是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来读匆匆的,那么它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借聪聪来研究怎么表达情感。

说话人 4

那么这个时候的话,我就知道我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匆匆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它是如何表达的,对不对?你看这是一个备课框架,就匆匆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它是如何表达的?第二个问题更关键,但是第二个问题必须以第一个问题作为前提,而这两个问题同时也是预习题的一个框架,就预习题也是按照这个套路来提问的,这是第三一个,就我的心理活动, 15 分钟的心理活动,这是第三个,这都很快几秒钟我就清楚了。然后第四一个,这就要花一点时间了,因为我要读文章,那么我在读文章的过程当中,我读下来以后,比如说我一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然后我再看它的结尾,我知道这是首尾照应的。然后第二段跟倒数第二段里面都有 8000 多的日子,我知道它是总说的,那么中最中间的一段就是第三段,我知道它是用对 1000 做了一个概括性描述,这是读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都不花时间的关键不在于这里,这不是我的一个关键,关键在于的话我要去直觉判断他表达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我到现在为止我也没看过教餐,没看过教餐,我真正备课的时候,我就要对照着教餐要来做修正,有时候我不一定同意这个交参的意见。

说话人 4

那么根据我以往的这个阅读的经验,我知道我有一个直觉的判断,我觉得有些老师在讲这个文章的时候,感情基调的定位我是不赞同的。我有一个直觉的判断,就是说是匆匆这一篇文章不是讲珍惜或者惋惜时间的,他不是讲珍惜或惋惜时间的,他讲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因为里面写了 8000 多个日子,对吧? 8000 多个日子就说明他是 20 二十几岁的时候写的。

说话人 4

那我对朱自清的生卒年月这些东西我其实是读过的,我就知道他大概是什么时候写的,我有这样一个,有一个背景,那么所以他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内心的一种虚无、惶恐和困惑,他想做一些什么,但是又找不出粗口的感觉。你如果一定要让我用一个概念去定义,我宁可把他的情感激导定义为惶恐。就是一个青年人,他一腔热血,他想做一点事情,但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用鲁迅的一个小说的名字叫彷徨,是吧?那这肯定跟朱自清年轻时候的时代背景有关系。对,他是迷茫的,他是迷茫的,所以这是他的一种这个感情基调,否则的话只是珍惜时间。

说话人 4

你很难解释这里面的东西,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留着什么痕迹,为什么偏偏要白白走这一遭?仅仅用珍惜时间这种励志的解释,我觉得是把匆匆窄化了,那么把匆匆变成了一个读者体。其实这个匆匆它是捕捉住了那一个年代,那一批青年的普遍情绪,就是年轻人的彷徨。那这个东西是一种什么?是长期你训练出来一种感觉。好,那这个我就清楚了,清楚了,这是这个第4一点,然后第五一点,我就在想说,那它的经典性是怎么形成的?或者说是他是怎么来表达他的感情的?那也就是说是他怎么表达他的感情,这是不是一个修辞问题,对吧?这是不是一个修辞问题?那么请问匆匆这一刻它的核心修辞是什么?它的核心修辞是什么?然后我读下来以后当然也能看到,也能看到有对比、有排比、有反问、有设问,这些东西都有,但是它不是匆匆有价值的修辞,就通通有价值的地方,并不是他用了对比、排比、反问和设问,那么它是什么?我头脑里面立马反映出一个一句话,那么这就是我反映的关键。

说话人 4

叫什么呢?叫把抽象之物具象化,在具象化的过程当中承载了作者的情感,这个就是它的一个关键的地方,就要把这个抽象之物那个具象化。其实小学老师都知道有一首诗海信篇文章叫画风,对吧?叫叫画风,叫把抽象之物具象化,就说是时间本来很抽象,但是他把时间化为具体之物,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承载了他的感情,那OK,你看我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是吧?那么两个问题都解决了,而且我两个预期的问题也生成了,那么生成以后还没有完。

说话人 4

为什么没有完?因为这个文章是用来训练写作的,那么我就在想,如果是我的话,如果是我的话,那么我会给孩子布置什么作业?然后我就想着说这个,那我能不能布置一篇自由写作?那么自由写作,把这个对时间的感觉换一种感情基调让他来写,对吧?换个时间来写,我就会想,我如果是我的话,我就给孩子布置一篇自由写作。

说话人 4

那么这个自由写作的题目叫什么呢?我打给大家,叫悠悠,悠闲的悠,也就是说我给它起一个新的题目,这个题目不叫匆匆,而是叫悠悠,而且不是单元作文,而是自由写作。那么我让学生同样用把抽象之物具象化的东西去承载另外一种感情,那么这个感情就是什么呢?匆匆,他强调的是快,时间流逝很快的,这个等不及。但是我会给孩子设置一个题目,这个题目里面这个给他引另外一句话叫慢慢走,欣赏,对吧?然后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是一个练习,然后这个练习的话马上就能够起到一个作用。

说话人 4

那到这个时候的话,你发现我的教学设计是不是已经完成了?那么这个教学设计把握住了单元的语文要素,然后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核心特征、核心感情,把它的修辞也破解了,同时还通过写作得到了一个练习,你看这个就是不就非常快了?然后到了第二天那个星期天,那个星期天我读完以后我的设计就出来了,就那个星期天我读完以后我就设计就出来了。

说话人 4

那么我的设计怎么设计的?我要求把这个文章里面写实的东西,就写事情的东西,真实发生的事件跟作者的心理活动分开,然后把真实的事件给我罗列出来,这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的话我不把它当做一个重点,我也不做繁琐的心理分析。我让孩子你可以选另外一篇自由写作的题目,仍然叫那个星期天。那然后呢?结局是一样的,但是情感基调变了,就说是妈妈要带我去打针,本来这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打针,结果一天下来没打成,那么请问你一天的心理活动是什么?请你写下来。来这样的话来讲的话,那大家会发现是不是备课很快,基本上 15 分钟就是我在这样的写几道题目,写这个两三道题目,然后这个问题就就完成了,那这就是一个叫 15 分钟备课的一个演示。那这个问这个时候我知道有些老师他就会问说那魏老师那字词其他的东西,我们讲叫这个一辈子备课是什么意思?就说是你拿到一篇课文的时候怎么处理字词,你是懂的,你是不需要准备的,你只是看一下这个后面的字,有几个偏旁形近字、多音字,特别注意一下就可以了,就是我们在熟练的一个程度,我们要达到一个处理字词,包括朗读的自动化叫预习自动化、上课程序自动化、作业提交到批阅自动化、组织学习过程到自动化。

说话人 4

所以这个一辈子备课就是说那些东西已经成了一个自动化的流程,就跟操作平台一样,你这 15 分钟只聚焦核心问题,那么另外的问题就跟你高速公路一样,你一辈子都在修路,对不对?你一辈子都在修路,所以这个路已经被你修好了。那这样的话来讲,你会发现说备课提的就是速读。

说话人 4

最后我们看教餐,看别的资料,只是做一个印证,或者说看有没有一种别的启发。这个就是我今天讲的,我说是我们可以用 15 分钟去备课,而且的话我现在的话越来越有一个感觉,就说是 15 分钟,如果你背不出来, 150 分钟你也准备不出来。据说是你去准备一节课,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取决于你在这一节课上花了多少时间,而而是取决于你的知识储备,对吧?而是取决于你的知识储备,你的知识储备够了,他迅速就背出来了,你的知识储备不够,你在资料里面榴莲慢慢的去磨洋工,我很多老师都有一个体会,我们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是浪费的,我们漫无目的的在互联网去搜索那所以备课它不是一个时间问题,它是你一个预先准备的问题。

说话人 4

你有没有花一辈子去做这个准备?所以有些东西的我的准备比大家要漫长得多,因为我现在开始研究这个语文教材的时候,我就发现我在语文上有一些学术问题没有解决,我是知道的,所以我长期就在研究琢磨这些学术问题,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是我花在知识清单上的时间是非常多的,为什么?因为我很长时间,我在想,我说是一个知识清单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子?我们教研了这快一年了,最近半年几个月我都在关注知识清单,到了这一次的话,那个大家做的知识清单前面的字词部分有点接近我的理想了,但是语文要素呢?语文要素这一块的执行单是什么样子?我投了那边还没有成型,我还在琢磨,那么有了时间以后我会亲手去制作,一旦有一天我做的知识清单说,噢,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说话人 4

那一旦到了这个程度以后,我在后面做知识清单的时候势入破竹,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是非常非常快的。那其实其他的学科道理是一样的,其他学科道理是一样的。你比如说我们在做这个高中历史教研的时候,对吧?高中历史教研我在晚清 70 年花了很多的功夫,然后我在晚清 70 年花了很多的功夫。但是高中的话你去上一个单元,它的课时非常紧张,就中外历史纲的课时非常紧张,那么这个时候的话我就会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如此紧张的课时之下,我还要去做研究与审辩,那么我的重点抓什么?我的重点抓什么?然后我就开始做识别,我最后的话,我最后就判定说是这个。

说话人 4

如果要抓晚清 70 年,那么晚清 70 年最重要、最值得抓的事件就是南京条约的签订,这是我的一个判断,最重要的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它是教学最好的入口。排到第二位的就是甲午海战,因为今天我不解释这个原因,我不解释原因,我是在历史教研的时候详细解释了这个原因,也就是说是我把这两个高价值的问题解决了,整个晚清 70 年的大问题核心概念迎刃而解,那么这样的话负担就轻了。那么如果一个历史老师,他的历史理念长期的沉浸,他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他就知道教材的关键在哪里,这个一讲大家就清楚了,是吧?你说研究在做什么?一旦我知道知识清单是长什么样子,我就永远知道了。那么同样的课程与教学论,今天是上午的时候,我在跟那个洛阳试验大地名师班的一几十个学生,我们在共足教育的目的,我是参加了一次他们的读书会,参加他们读书会的时候,我就在因为在讲这个浪漫精确的综合的时候,浪漫精确综合的时候,我跟他们在交流的时候,因为对我来讲我说是这个浪漫精确的综合,它既是讲课程论他也是讲教学论。

说话人 4

那么这个时候的话,我就说课程论跟教学论方面哪几本书非常重要,那我就基本上就是随口报的。我说我影响我最深的,影响网最深的,杜威的民族主义与教育,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那么多尔德后现代课程观太难的理解课程怀特海的交易的目的,其实我在课程里教育链读的书没有 100 本,至少也有七八十本。那么为什么我讲这几本书就是你反反复复筛选以后,这几本书深刻地影响了你。那么这几本书里面的框架概念,让我在探课的时候再去处理课程与教学的时候,我有一个框架,然后这个框架我已经自动化了,那么这个过程当中另外的书已经被淘汰了。

说话人 4

那么同样的,大家去看我写寒假作业,你会发现我处理认知心理学,处理儿童很多问题,我是有框架的,对吧?我是有框架的,那么这个框架已经化为我的一种本能反应。那么同样的话,那我也有德育框架,我也有哲学框架,我今天早上一开始一讲怀太太的过程哲学,我在讲怀太的过程哲学的时候,我顺带就把哲学史梳理了一下,对吧?我们怎么样是从这个最早的宇宙学到本体论的?怎么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转型,怎么从认识论转型到存在论?怎么从存在论到现象学、解释学,乃至于后现在哲学的。

说话人 4

那么这种框架,包括对中国的儒家、道家、佛家的这个框架,它就会变成一种反应,这个反应就会让你定义任何这个知识的时候,你就会定义得非常非常的这个清楚。那一旦有了这些这个积累以后,一旦有了这些积累以后,你再去看很多东西,是不是就非常清楚了?这个就是一个什么?一个叫学术作品的学习。

说话人 4

那么那我请问说是大家在这一块有没有去经历一个学术作品的学习?我们有没有把时间投入在学术上?比如说是一个低端的老师,你整天在教识字,你能够把字关于识字的知识讲清楚吗?你能够把资源、师资法讲清楚吗?你对常见字的资源,你是不是了如指掌?大家发现不是这样,对吧?我们教了一辈子识字,我们并不真懂识字。

说话人 4

我们教了一辈子朗读,我们并不真懂朗读,那这才是问题所在。如果我们理解不到这一层,我们就读不懂苏霍明斯基到底在讲什么?因为苏霍明斯基一辈子读书,他都在读的是什么?他一辈子读书,读的其实都是这个学术的作品,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会逐渐叫我不知道的这样的一种情况。

说话人 4

那么我再以文本解读为例,是吧?文本解读为例,那我们钻研过几个文本解读方面非常厉害的人,我们钻研过几个,假如我们精心的钻研了几个人,比如我经常讲的孙绍正,我们对研究教材来讲,那么孙绍正是很厉害的,是吧?叶嘉莹是很厉害的,那个我们要上好课,我们也可以去看一看代建业等等。那如果说是你在这些里面把几个人研究透,几本书研究透,你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一种基础,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说话人 4

你最后发现说都没读,是吧?都没读,那么你说做一个语文老师,我们没有读关于语文知识的修辞研究没有读,那文本解读没有读,那我们在读什么?我们在读什么?你发现是不是说一辈子备课很难,那么一辈子备课很难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走在正确的路上,所以这个东西才是一个问题的一个关键。

说话人 4

那我们清楚了这一点以后的话,我们作为一个学科老师,我们的职业生涯用哪几本书来打底?有哪几本书是我们职业生涯当中的根本书籍?你发现问题就有了,是吧?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你才能够理解苏霍明斯基在讲什么。所以苏霍明斯基在背后,后面他讲到一个关于注意力的分配问题,他说是时间比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室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然后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这一段话就很容易理解了,是吧?说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够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说话人 4

我们在第一讲也讲到这里了,也讲过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办法同时兼顾自己的讲述内容以及学生,观察学生的思维。然后这个时候我们以为是班号太大,学生太多,不是这样子,是我们对教材不熟悉,那我们对教材以及知识越熟悉,我们在讲解教材时越自由,越能够更多地分配注意力到学生身上去。观察一个学生怎么学习,他在感知思维实际方面遇到哪些障碍?同时的话我们就更容易给学生以知识上的训练,所以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敢跟孩子过多的互动,打乒乓球为啥?因为他怕接不住是吧?害怕接不住孩子的问题,那么接不住孩子的问题就表明我们在知识面前还没有拥有相应的自由感,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这就是说是因为我在做专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尤其到了中学阶段,因为小学教材相对简单,尤其到了中学阶段,很多的老师对教材本身非常不熟悉,非常不熟悉。而且我们在对教材本身不熟悉的时候,我们会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研究怎么教,而不是研究教什么,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在技巧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学术研究上做文章,这就导致了教学本身的异化,我们效率的低下。

说话人 4

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教师的时间用来做什么?教师有限的时间应该用来研究教材,并且逐渐的养成阅读学术作品的习惯,养成专题研究的习惯,养成不断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知识建构模型的习惯。那么这样讲的话,大家会发现这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吗?这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就我们的这个目标、这个愿景可能就出问题了。我们有了正确的方向,才有效率,才能变成一个高效率者,否则我们会受限于自己的能力而不得自由。有了这样的一种方向,我们才会去讲这个所谓的统筹方法,哎,才会讲给生活编程,这就是我一直在讲的。

说话人 4

我说是我们在做高手教师之前,先要做高校教师,而在做高校教师的这一块,我始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书叫麦肯锡方法是吧?那么另外一本书叫清单革命,那大家就是想象一下,说是,那么这些书还不是学术著作,这些书是提升效率的,那么如果是这个学术作品,大家想象一下是吧?所以我就讲,我说是我们很容易把苏侯明斯基误解,我们在读这个苏侯明斯基的时候,以为自己懂了,经常是以为自己懂了,但实际上没有真正懂。今天也是机缘巧合,我给大家看一下我正在做的书目的一部分,我正在做的书目的一部分,我可以给大家这个,看一下,大家就,就知道。

说话人 4

那么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其实书目没有那么重要,那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以及我们的愿景,我们是给孩子传授知识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而且的话这个就是我们讲的学科知识占的比重,应该远远超过课程与教学论占的比重。

说话人 4

那课程里教用的很简单,大家只要跟在这个咖啡馆待得足够久,我们有时间我们就把这个课程与教学论的几本书给大家就讲完了。你一听它只是一套逻辑,对吧?它只是一套逻辑,它没有那么那么复杂,真真正正无穷要探索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在文本解读领域里面这一块,这当然是对语文老师来讲的,那么对不同的老师来讲它不一样。你对一个数学老师来讲,尤其是小学数学老师来讲,假如你有 5 本书以内不超过 5 本书,你去突破塑概念这一块的内容,那么你一生当中从中叫受益不尽。我就先讲这些,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一部分,给我讲了这么长时间,我就讲到这个地方。

说话人 1

好的,谢谢魏老师。嗯,确实是,今天跟我说的时候还说这部分很简单,然后我们速战速决,结果是讲了非常长的时间,说明魏老师是非常精心的去准备的。然后魏老师通过一个怎么讲自己在 15 分钟之内去解读匆匆,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就是胡老师的那句话内涵与我的区别。还有一句话非常的扎心,说 15 分钟背不出来,那么 150 分钟还是背不出来,所以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就是不是说时间不够用,而是要把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也就是说要确定自己的方向。

说话人 1

那么魏老师也给出了我们一个答案,就是说我们作为学科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然后我们要读相关的学术作品,所以说这是有点那种厚积薄发的感觉。好,那么接下来我们请4位讨论者,你们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个王小娟老师您还在吗?您如果需要提问的话,您可以再上麦,咱们书香人生就是王小娟老师,那您看您还需要再上麦吗?好,舒亮老师说,王小娟老师说不需要了,那么咱们杜丽芬老师您需要的话可以上麦。好,杜老师好。好。

说话人 5

唉,严老师好,能听见我的声音吗?

说话人 1

能听到您讲。好的。

说话人 5

好的,嗯,谢谢严老师,谢谢魏老师。嗯,我觉得我想提的那个问题魏老师都已经解决了,但是我还是想上来说一下我几次读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感受。嗯,我第一次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嗯,这样的一个感受,就是觉得这章内容很简单,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那就读书就行了,就是读书来充实自己就可以了。所以这就是魏老师说的我的第一个误解,第一个魏老师说的第一个误解,我第一次读书的时候的这个真实感受,嗯,当我这个嗯再次拿起这本书再去读的时候,我就在反复的思考他的题目说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那他只是简单的给出了一个读书就可以了,那读书就可以了,到底怎么就可以掌控我这 24 小时了呢?其实从内容来说,好像并没有解决题目所给出的答案,所以我就产生另一个疑问,你在想,嗯,他并没有给出如何去进行我们这个时间规划,作为老师我们如何来规划我们这 24 小时?所以这就是魏老师说的第二个误解,哈哈,但是嗯,我在产生我这两个误解的过程当中,我又有一个这样的反思。

说话人 5

第一个就是嗯,想起了甘老师所说的那个全息的概念,还有连接上一次我说到的这个,嗯,上一次不是我说的,上一次就是嗯,咱们的讨论那个电子产品使用的时候,甘老师就说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那个申丹老师好像说嗯,学习打游戏也是一种学习。然后甘老师就直接给出了一个否定,说不同意这个盛佳老师的观点,学习必须是一个一个挑战的一个过程,它是一个艰难的,就像一个英雄旅程的一个这样的过程。

说话人 5

所以我就想到了嗯,刚老师的这个全息概念,我就在想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就在说我们应该读书,其实应该是透露的这个表象,透露这个表象我们应该看到到底应该怎样去读书,去怎么读,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刚才魏老师的讲解真的是让我又茅塞顿开,所以就像刚才胡老师说的,这就是内涵与我的区别。哈哈,的确是如此,所以我的问题就是,嗯,魏老师也已经解决了。我只是想,嗯,上麦。嗯,表达一下。哈哈,我的感谢,说我还有我的真实感受。谢谢魏老师,谢谢魏老师。好了,那我就没有问题了。

说话人 1

好的,也谢谢杜老师。嗯,珍惜这次做讨论者的机会,然后来表达自己的感谢。那么接下来我们请王伟老师上麦。王伟老师刚才在群里也有不少的发言,而且我觉得发言质量也挺高啊,咱们胡老师可以稍等一下。好,王伟老师好。

说话人 6

好,袁校长好,魏老师好,听得到我的声音吗?

说话人 1

听得到,您请讲。

说话人 6

你好,好的。好的,先前在给教师的建议预备组的时候,我当时就和原校长说,我在读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浅表的疑问,现在在提出临时疑问之前,我还是请魏老师指点一下我这个疑问。我的疑问是,当我在读教室的时间从哪里来?一作业只有 24 小时的时候,我就在想,其实真正影响教师时间的就恰恰在于魏老师今天所讲的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一点。因此我在思考的时候,我就结合教师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所以我当时提出的疑问是,很多学生的技能学习,它往往都要达到自动化的前提。但是我们现在统编版教材要求学生完成和实现的技能实在是有点多,如果这些基本技能不熟悉,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就很难培养到。但是这些技能如果反复训练机械训练,我觉得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因此我的疑问是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有效率的训练方法,再不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的某项技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说话人 4

那个王老师,我是不赞成说是统编本教材要求的技能特别多结论的。因为啥?因为我们在语文教材上来讲的话,它不管有多少技能,它都是对读写技能的分析。

说话人 6

为什么现在分解?那。

说话人 4

再加上一个这个口语交际,也就是说你教材里面讲的很多的技能都是对读写技能的分解,那么这样的话来讲,你只要说是回归到读写技能本身,它就没有一个说是多或者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问题的症结不在这里,问题的症结在于,多数老师在教语文,其实教其他学科也一样,他很难做到训练有素,很难做到训练有素。我觉得说是现在的,比如说现在很多老师他在考虑时间问题或者考虑教学效果的时候,因为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讲教学效果还停留在应试的程度,考试分数对不对,还停留在这个程度。

说话人 4

就说是实际上现在对很多老师来讲,他专业上遇到最大的瓶颈其实就是没有办法训练有素,那么这个训练有素不但包含了说是这个管理上的训练有素,那么也包含了知识管理上的训练有素。我们现在在讲知识清单跟过关的时候,其实的思路也是训练有素,这就是我刚才一直跟大家反反复复讲麦克西方法跟清单革命止痒书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老师进入职场首先要解决的,那么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我们才能够谈上。就是后面就叫深度解读以及深度学习的问题。这是我对这个理解。我可能也有点这个文不对齐,但是基本上就是我的一个感受。

说话人 6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魏老师的意思是说,其实我对问题的界定是存在偏颇的。是的,我发现了某种现象,但是却把这种现象界定为学生的技能自动化程度不够,实际上这是由于教师的管理和教学方面的自动化不够,因此产生的。

说话人 4

是的,你比如说我在看语文教材的时候,我觉得知识点并不多,这可能就是我们看的教材不一样也,我也看到网上有人吐槽说语文要素很多,对吧?对对对,语文要素很多。然后其实我在看教材的时候我觉得不多,我说不多的原因其实就是说我大脑里面自动对它进行了归类。是这个意思。

说话人 6

能请您稍微介绍一下您所归的那几类吗?因为以我们这种有限水平来看的话,一统编版教材简直就是一个单元、一个要素,但是一个要素之下又分解了很多层小的技能。

说话人 4

对,你只要把它用脑图重新划一下就清楚了。就他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就相当于你把所有的要素用脑图重新划。这个工作我做过,上次这个第二次工作房的时候我就做过,我是把所有的这个语文要素全部重新划了一下,以后的话就给,相当于给每一个要素找一个婆家,婆家还有婆家,你归类以后的话,你发现讲来讲去就是读写就是那一点东西,对不对?他有一些东西反复在讲,如果你把每一个要素当作一个孤立的东西去教,你就发现多的不得了,是吧?而且的话你浇的时候就浇死了,就容易浇死,你把它跟这个更大的要素配合起来,那这样的话你其实是越浇越轻松的。我也表达是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今天只是讲逻辑,尽量没有必要再把语文要素的表再拿出来,我们今天又不是做语文教研。

说话人 6

明白了,在逻辑上,魏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就是说我们老师要归位到上位知识,而不是死盯着或者是孤立的把语文教授这样分解式的去教。

说话人 4

是的,就是我对这些东西我一定是追根溯源的,你比如它里面讲的想象力,通过画面什么去想象,我一定要考虑它到底是啥意思,咋训练,对吧?那你最后训练不能够把它变成一个好像让孩子去描绘一下你想象的画面,这不是想象力训练,所以它的背后永远都涉及到一个知识研究。甘老师上来了,请甘老师上来说几句话。

说话人 6

哈哈,好好好,谢谢魏老师。我明白我的问题还是存在在教师的知识研究和底层逻辑的修炼不到位,因此这是我现在看山还是看山一叶扎暮的感觉。好,那谢谢魏老师,我现在我先下麦。

说话人 1

好的,甘老师来了,非常的惊喜,我们的语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好,请甘老师。

说话人 7

我是刚才听到,因为后面前面部分听得不仔细,但后面在讨论的过程之中就谈到了一个知识问题。那我刚刚在读的一本书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是蛮有感触的,也就是我发我最近因为在细读教程,我非常赞同魏老师所说的。老魏所说的就是语文要素,或者说核心要素,它其实是不多的。比如说我选的这个最初的三个单元只有一个要素。什么要素?我们老师可能没看明白,这个要素就是它这个要素,这个前提是什么?它就是记事文或者记叙类文体的读写,那么它在继续在文体的读写中,这三个单元一直在扎一个事情。什么呢?就是起因、经过、结果或者说文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所以你抓住这一点的话,你就发现很简单,非常简单。可问题在于什么?问我们的问题,不再说要素。这句话多不多,困难的是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跟我们的阅读行为结合起来,如何把它变成他?是理解一个文本的道路,一个工具,这个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噢一边是要去理解一篇文章,一边我们这样去弄一个怎么个噢,概括一件事情的主要内容,或者说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说话人 7

我们把这两件事情分开来做,然后课堂上训练的时候还涉及到另外七七八八的非常非常多的老师头脑里冒出来的东西。因为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是全息的,也就是说在一篇课文中,我们可以把小学一年级到初中八九年级的所有知识点都来教,为什么呢?因为文本的这些是全息的。可是作为语文课,我们就要咬定我们教的是什么。如果是经典,那么理解它本身就是目的,就是这是首要目的。但是我们现在在新的语文教材之中,它显然不是了。在新的语文教材之中的话,一经典还要当做经典来讲。

说话人 7

第二,每个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围绕着核心素养来展开读写活动,那么如果这样的话,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很多教学设计可能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很多设计都是想当然的,很多课堂之中的很多的教学活动都是 5 shop。这个无效有两种指出,一种是不利于不能够达成对一个经典文本的理解,所以它是无效的。

说话人 7

2、对这个语文的核心素养单元中的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把握、应用,它是无效的,那就是无效的。所以到现在为止,我现在研究教材的这个要教材越研究下去就越觉得是什么呢?就是目标是对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我可以想象一下,一大多数老师可能会依然按照老路子在教科。

说话人 7

二,如果幼儿老师不按照老人知识上课,而严格的按照嗯代言只是核心语文核心素养来上课的话,课会上得很死,就会死,敲敲死掉,为什么?因为知识会比一种死的方式而成性。所以这我想今天的讨论应该跟马维今天的主题无关,我们就划到哪里算哪里吧。所以我感觉到的就是说看到了种种困难,对我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说话人 7

我的对我来说的挑战就是我以前是因为语文知识以前是不明确的,那么如果是经典文章,但还好,我就围绕着经典来的。但如果不是经典文章,要我确定一个教学内容就不太容易了,那么经常是划到哪里顺哪里的。那么现在单元语文核心数量提出来了之后,我要紧紧地靠着单元语文核心数量来走的话,这个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能不能完成,很难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手们聚在一起磨课,所以我就想起了老人,应该还是要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当年的宝应,大家一起搞教研的那种状况之下,所有的人进步都是最快的。而且每个人无论是高手还是初学者,在这个过程之中,他的头脑风暴,他改变观念都是很快的。

说话人 7

其实我最近这个几天我的备课效率是非常低的,为什么?因为我只有一个,无论你水平多高,你只要是一个人的状态之下,你没有对话者,他的效率就会非常低。但是在一起切磋的过程之中,它的效率关键是什么?就是各种问题暴露出来,让你看清楚。噢,原来问题是在哪里?如果我们找不到以前的问题之所在,那么我们只能够按照逻辑去想象一个好的课程是怎样的,这样是很有问题的,因为课程的这个研究,其实它都是一种矫正的过程,我们发现以前的问题在哪里好,我们就得以矫正了。老魏刚才所说的用 15 分钟备课,其实你用听课来 15 分钟备课,你要知道这是加快了你备课的速度。如果我给你一个教材,你用 40 分钟,你能背得了吗?你背不了,你只有听到别人上课的时候,你才那个同步完成。为什么?因为别人把解读,把操作整个的过程呈现给你了,所以等时别人已经把成果提供给你,而且跟你构成了一个对话,所以这样一来的话,等你的百科是在它的上面再叠加的,如果没有它那种呈现,你一本书给你,你去贝壳就会很难的。所以最低级的听课都是很高效的校验方式。我就先说这些。

说话人 1

好,谢谢甘老师哈,真的是一个大彩蛋。哈哈,那甘老师刚才表达的其实还是就着刚才那个王伟老师说的,就是其实语文要素核心要素是并不多的。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要非常清晰、准确地设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说要教什么,要非常非常的清晰。嗯,那么接下来还是请魏老师来说。

说话人 4

哈哈哈,就是我总体感觉到这个甘老师的参与这个问题基本上在我看来已经解决了,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就跟我们这两天在讨论,我们下面在讨论的时候,因为我说是这个,因为我们这些年来,尤其是大家都是看着王荣生的书,这么过来对王荣生是高度肯定,那么也有反思。这个反思的话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一种新工具论的一种反思。然后这个反思我们就因为我们长久以来我们有一个担心,这个担心就是说我们研究了语文要素以后,就是跟甘老师刚才讲的把课上死了,我们担心的是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还是那个三重境界也好,诗与思也好,就说是这个问题其实在理论上已经解决了,而且我认为这个问题在实践上要解决它的难度也基本上没有多大了。

说话人 4

这是我自己的一种感觉,我觉得现在的话来讲的话,确实是需要更多的语文人,大家慢慢的在磨课的过程当中,让这样的课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除了甘老师自己上课,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可以用于日常的成熟的,能够把这个把语文要素跟人文主题能够用一种充满诗与思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种课堂。这个的话我觉得说是我们到这个 2022 年的时候,应该把它定为我们的一个方向,所以今天的这个防御邪术还是特别有价值的。

说话人 1

哈哈,是的,非常的有价值。那我们现在的讨论者里边还有一位唐艳老师还没有发言。唐艳老师您如果需要提问的话,您可以上麦。我刚才在这个群里插播了一则广告,是我们甘国祥老师要最近要发起的一个小雨的教研。嗯,扫那个二维码就可以加入 6 个人乘船,团长是可以免费的。好的,那么诶,那唐嫣老师怎么又下去了?唐嫣老师您上麦。诶,好的,您可以讲话。唐艳老师,您看一下是不是麦克风没有打开,出现了什么问题?

说话人 1

好的,那唐阳老师现在暂时可能没有声音,我先把他事先准备的这个问题跟大家说一下。就是唐阳老师说魏老师在他的公众号清单意识怎样写工作日志,我的自我管理心得一文中谈到他是如何写工作日志的,然后他也特别想利用这个工作日志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但是又弄不清楚魏老师到底是如何建立和运用工作日志的,然后是否可以请魏老师来演示一下,或者截图来看一看。那魏老师可以先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回复。

说话人 4

我觉得这个问题跟今天的主题关系不大。对,是的,那澄清了,所以我们就不要再就这个问题,好吧。

说话人 1

那好的。

说话人 4

嗯,然后的河湖是还有什么?

说话人 1

嗯,那好,那唐亚老师我私下再跟您联系。何胡老师,您可以上麦了。胡老师,最后一个也可以。没事,现在如果那个唐艳老师。好的,胡子。

说话人 8

老师。主持人好,各位老师好。唉呦,我来首先要感谢一下这个平台,我看到有一个人,有一个老师在朋友圈里说了,这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人格的成长。确实是这样的,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可能和我的工作背景有关系,就是现在这个微课已经很火了,然后我自己也在做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我想问的是什么呢?魏老师,你觉得 15 分钟的课,嗯,能不能反映一个老师他的这种教学的水平,教学的风格之类的?还有就是魏老师你肯定就是招聘过老师。嗯,你们招聘老师的时候会不会用微课?其实就是让你发表一下对微课的看法。谢谢魏老师。

说话人 4

那甘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哼哼,甘老师上来了。

说话人 8

谢谢甘老师。

说话人 7

我,我是这么想的。其实每一次老师的出场亮相,无论以何种方式都能够看到这个老就是透露出这个老师的身体血品,所以微课是一个精心。怎么说边?编制的这样的一个作品的话,它反映老师的多方面的一个水平。我最近是为了备课,我看了一下,就是教育部这边组织的,就是那个叫什么,就是跟别克有点相似的组织了,北京的一些名校,做的就是关于课的这些网课的这样的形式。然后我就很有感触的,为什么呢?就是我发现比如说清华附校的老师在上课的姿态、语音的流畅、自然性上b,同样其他北京名校,比如说像中关村一小、二小、三小的这些老师,整体他都要强好,为什么呢?这就是可能是这所学校在关于这个上课的姿态这样的形式上,他比较有这个讲究,但是我只是说这方面我并不能说在知识的曲酌性上一定都远远胜过其他学校,但我只是说你,你看我,你一看就马上看出这个跟那个不一样,它的这个形式上不一样。

说话人 7

如果你仔细听下去,假如你仔细听下去,你就发现老是在文本的解读上、理解上,在这问题的设计上,他都是差异很大。所以我认为每一个作品其实都是一个老师的,他的某方面水平和多或者多方面水平的一个一个反应,他当然不可能是全部的,但是肯定能够看出很多东西这么个人关系。谢谢。

说话人 8

好,谢谢魏老师,谢谢魏,不,谢谢甘老师,应该是谢谢甘老师。

说话人 4

那反正这个甘老师已经回答你了。哈哈哈,因为这个跟今天的话就无关,我就不说这个话题了。

说话人 1

好,那魏老师,我们今天时间也到了,我们今天就到这结束吧,好好的,唐嫣老师可能也连上了。唉,唐嫣老师,唐嫣老师,您讲。

说话人 9

袁老师听得见。

说话人 1

吗?听得见,您讲。

说话人 9

很好哈,我想提个问题,就是因为我是初中英语老师,那么呢,就是刚才魏老师讲的是什么?用于 15 分钟来备课,我听到了,感觉是非常的心动。嗯,我也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水准。那么我现在是跟着新老师在学习,因为新老师里面开了两年的构建理想课堂,英语教研的这个课程。那我学了两次以后,我就感觉自己在教材的解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现在的话就是我学了以后,我就一直就用这个方法来解读我们的教材,已经解读了两本。嗯,那么我现在有个困惑,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解读教材的时候,现在我是全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嗯,刚才我听到魏老师的话,就是我应该了看一看其他的教餐,是吧?那么或者是看看我们其他的那种,像我们的那种教学杂志方面的,有些老师是他怎么去解读这个教材的,那么就是呢,解读教材方面就是说除了自己去解读,然后还要看看别人怎么解读的,但是我还没有找到什么名家解读的一些那种书目,所以我正在想就是说怎么去找到这些名家的书目。

说话人 9

当然魏老师也说过,就是说你想找到什么资源,那都可能找到,只有你想去找的话,也可能我现在应该才开始,所以还不知道怎么去找,因为我也在微信搜寻里面搜过,就是什么特级教师、特级英语、特初中英语特级教师的那个什么一些资料,但是很少很少。嗯,所以我也想。

说话人 9

上一次我在看魏老师的那个,我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个我们魏老师里面的南明的联盟校里面开展了一次小学的英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因为我看的是小学的,所以我就没有去参与。我就想如果魏老师你们有初中的,我不知道南明有没有初中的联盟校,如果初中联盟校有参加,有开展那个英语的那种教研活动的话,或者是说魏老师觉得就是水准比较高的话,是不是也可以推荐一下?我确实希望在这方面的提升自己的这个文本解读能力。我还想问一下,就是因为我知道语言是相通的,所以我也犹豫了一下子,犹豫了一段时间,我看了甘老师的那个什么,那个单元主题的那个文本解读,虽然是小学语文。

说话人 4

好像听不到了。

说话人 9

是会有收获的,恰好甘老师在那里是吧?我就特意报了这一个名,我也希望通过这个语文的,文本对文本解读的这个能力好。我就说了这些。

说话人 4

我最后想要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沿着唐老师话想要表达一个意思,就说是我们在讲到快速备课的时候,有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就是我越来越反对个人知识的过分强调,哎,我的感觉或者谁的解读我其实是比较反对这个的。我越来越强调一个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对大家公认的公共专业知识框架的建立,那一句话就说是,否则的话那就跟这个原来一样,每个老师、每个名师都会生成自己的知识,对吧?而是说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我们在任何学术领域应该建立起自己在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个框架,就是每个领域里面它都有一个大家作为一个普遍共识的东西。

说话人 4

因为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大家甚至无法对话,无法校验,那就成了鸡同鸭讲,那我们的效率到底在哪里?你就比如说是我们在这个语文的课程与教学的领域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把以王仁生为代表的这一批这个学者,他们的很多研究成果里面比较成熟的东西,我们会当成共识。

说话人 4

那么这个用苏美英斯基的话来讲,他就是说是我们老师不但要去读学术作品,而且我们始终要站在学术的前沿,因为学术的前沿为大家所公认的权威的知识,其实是我们思考和理解很多知识的一种框架。我不知道我这个意思讲清楚了没有,就说是因为我不懂英语,是吧?我不懂英语,我不知道在英语领域里面,那么大家在这个教学上大家公认的框架是哪几个?专家是哪些东西?但是在语文领域里面我肯定是相对清楚的。是这个意思。

说话人 9

也是的,我也不太清楚,现在我也不太清楚到底应该是找谁作为这种代表性的人物。嗯,像语文的话,刚才王文生还有什么甘老师他们都是的,就是。

说话人 4

在英语语文的话,有这个王荣生他们来奠定一个教学论的框架,我们哪怕对他有所反思,有所批评,也在他的框架下。而语文的文本解读更容易,为什么文本解读会更容易?因为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它有漫长的文本解读的传统,所以这个传统里面已经积累了一些,我们今天可以去使用驾驭它的一些工具,是吧?那么这些工具我们就可以直接用,你比如人间词化里面的无我之境,是吧?康德讲的这个崇高、优美这些概念,那么西方文论里面的一些概念,我们今天已经是可以直接把它当做现成的一些这个高价值含量的知识,直接来运用这个的话,它还是可以的。

说话人 4

所以每个领域里面,我们对我们这个领域里面每一块儿,它的一个历史传承公共框架,以及这个领域里面学术的前端,它走在哪里了?我们要有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我们要研究这个,我们要研究就是苏沃门斯基今天一直在讲的教师要读学术作品,是吧?那么语文教学这一块的话,我一直跟大家讲说,一定要去读甘老师的那个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因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到现在为止,其实我现在在备语文课的时候,我主要依赖的这种课程理学中的框架仍然还是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因为而且我到现在来讲的话,我觉得越用的话,你就越能感觉到这个生,这个框架它本身带有的生命力,我就讲。

说话人 10

这些。主持人,好,我非常抱歉地借着谭元老师的这一个话题给你们来聊一聊。我是作为旁观旁听者,很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咱们这个论坛的话就是从语文教学的,语文学科的那一个课堂教学等等一些的,我也听了一下,我也不懂教育,我也从来没有参加什么教育活动,有个小伙子也提了一个,你一问怎样去提高这个课堂效率?怎样去搞?然后我就听了甘老师的一些话,就是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话,教育的目的性在什么地方?我们怎么去引导孩子?我们这一堂课的话并不一定,我就设想了,就是我想干什么,就是也要一定要达到目标,而是要怎样去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各方面去引导孩子们去培养他们。

说话人 9

你插,魏老师,不好意思,是我老公,他插了一句嘴,他没有听到我们这个整体。

说话人 4

的话题。对对对,理解我已经听明白了,感谢。

说话人 9

他。只听了一下,一点点转回来,没事没事。嗯,主持人继续。

说话人 1

我刚才还在疑惑这是谁在上麦?感谢那个唐燕老师的爱人,虽然作为旁听者,但是听得也是很用心的。那魏老师您看我们今天要不要结束?对。

说话人 4

啊,看甘老师还有没有什么啊?最后要说的。

说话人 1

嗯,甘老师。

说话人 7

没有。

说话人 1

没有。嗯,好的。刚才跟老师在群里说王荣生们是偏向于课程观和教学观的,但不涉及理解本身。那理解本身恰恰是孙少震们,但技能却没有确定的人,所以希望咱们群里的跟着听课的老师们以后能够在技能方面能够有所突破。好了,那所有听课的老师,今天晚上的共读我们就到此结束了,原本以为是一次非常简单的时间非常短的共读,但是仍然讲出了我们一般人到不了的深度,所以我就想起即使跟高手在一起,只要有对话就会有生成,那与高手对话生成就会更精彩。好的,那我们再次感谢我们的魏志远老师,他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给我们,让我们领略了 15 分钟备课的奥秘,也感谢甘国翔老师您的出场让这次共读马上提升了规格,同时也感谢咱们朗读的老师和参与讨论的老师,那么所有现在还在听的老师这个群里现在 398 人。嗯,我们下一次共读是在一周之后,那如果大家在听的过程中,你觉得想参与下一次的讨论,那么您可以啊,在群里报名,我看到的话我可以也可以邀请一些老师一起来参与我们的讨论。好了,那我们今天晚上的共读就到此结束,大家辛苦了。

相关文章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说话人 1 好的,嗯,魏老师好,各位老师好,我每次都说魏老师的音乐卡的真是太准了,哈哈哈,很高兴我们再次在这里相遇,然后开启我们第 23 讲的共读。今天我们将进行的共读是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说话人 1 好,魏老师好,咖啡馆的各位朋友们好,我就想问一下魏老师,您怎么能把音乐卡的这么准呢?您是看好了音乐几分钟播放吗?每一次都这么准呵。嗯,好了,今天我们将嗯光临咖啡馆,继续共读第 25 章...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说话人 1 那我们还是准点开始吧,现在还有 2 分钟。 说话人 1 嗯,好的各位老师,我电脑的时间已经显示北京时间 7 点整,那我们今天就开启我们的共读活动。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您在屏幕...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说话人 1 好,各位老师,各位热爱教育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写了一个简短的主持词,所以需要看一下屏幕。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我们要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确定的事,而阅读就是其中之一。 2022...

21-兴趣的秘密何在?

说话人 1 好的,魏老师,我们现在开始吗?嗯诶,好的。嗯嗯啊,行,好的,魏老师好,各位屏幕前的老师以及收听回放的老师。大家好,时隔一周,我们再一次相聚云端,共同来度过一个美好又充实的夜晚。今晚我们...

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说话人 1 大家晚上好啊,我觉得魏老师的这个音乐的控制水平越来越高了,今天是刚好到晚上7点。那好,那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劳碌了一天,今晚我们又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一周一次的共读活动,...